2010年01月06日 17: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1月6日電 記者今天從重慶市檢察院獲悉,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該市各級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辦商業賄賂犯罪案件340件354人。該市商業賄賂犯罪案件呈現出系統性窩案、串案突出的特點。
據統計,當地檢察機關查辦的上述案件中,要案84人(其中廳級干部5人),占23.7%。查辦人數與2008年同比上升了12.4%,截至去年11月,已經偵查終結259件269人,提起公訴192件199人。
來自重慶檢方的分析報告顯示,他們去年查處的商業賄賂犯罪案件呈現出如下特點:
涉案人員多為當地或單位的“一把手”、實權人物。在這些商業賄賂犯罪案件中,有2人是副縣長,8人是鎮長或副鎮長,還有201人是單位的局長、主任、院長、校長等人員,他們在當地、所在單位、行業領域擁有開展商業活動的審批權或決策權,因而成為了商業賄賂的重點進攻對象。
重點發案領域相對集中。從商業賄賂犯罪案件所涉領域來看,以房地產開發、城鎮工程建設、醫藥采購等為重點的城鎮建設領域商業賄賂案件203件209人,占所有商業賄賂案件立案人數的59%。
系統性窩案串案突出。重慶市檢察院稱,該市商業賄賂犯罪逐漸呈群體性發展趨勢,多頭賄賂現象較為普遍,窩串案更為突出。全市檢察機關充分運用“系統抓、抓系統”的方法,深挖細查,立案查辦了發生在工程建設、醫藥購銷、物資采購等領域窩串案件56件58人。
賄賂手段多樣化、隱蔽性更強。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日漸增強,賄賂手段呈多樣化態勢發展。如該市潼南縣原常務副縣長譚新生在幫助房地產商獲取不正當利益后,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方式向其購買門面,并要求開發商將購買合同和發票上的價格改為當時的市場價。他還在無償收受開發商贈送的門面后,以其母的名義辦理了產權證,欲借此掩蓋其受賄行為。
重慶市檢察院去年曾明確要求,全市檢察機關要圍繞“五個重慶”、保稅港區、工業園區建設和舊城改造等中心工作,密切關注征地拆遷、工程建設、招商引資、物資采購、資金管理使用等容易滋生商業賄賂犯罪的重點領域和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