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4日 16: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近幾年,隨著浙江東陽吳英案、臺州王菊風案等非法集資案件頻見報端,浙江已成為民間非法集資事件的高發地區。4日,全國人大代表、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政府應增加民間投資渠道,并且制定集資法案,及時遏制非法集資現象的蔓延。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浙江沿海地區民間融資活動開始活躍起來,大量非法集資案進入公眾視野。據浙江省公安廳統計,2008年,該省共立案查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近200件、集資詐騙案40多件,其中涉案金額1億元以上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達17件。
周曉光表示,浙江民間資金較為雄厚,百姓崇尚節約,而“投資無門”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不容樂觀,為非法集資提供了可趁之機。“老百姓對資本市場認識不夠,有存款卻不知該如何投資,找不到投資渠道,‘信任借貸’在浙江較為普遍。”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紹興市主委車曉端認為,民間投資具有局限性,缺乏切實的權益和地位保障,存在不能進入、不想進入、不知進入等一些1000問題。“建議從根本上保障民間投資的合法地位和權益,消除民間投資的后顧之憂。從法律的角度規定民間投資能夠進入的領域和民間投資的方式、比例、規模等一系列內容,切實減少對民間投資的行政干預,使民間投資有法可依。”
此外,不少代表也認為,國家推出4萬億元投資計劃后,銀行大規模信貸投放對中小企業的“擠出效應”已現。“銀行開始收緊對中小企業的借貸,企業為了生存,只能到民間短借,然后通過高利貸的形式還貸。”周曉光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非法集資生存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國家曾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從2009年開始,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相繼誕生。對此,周曉光認為,“相對來說,小額貸款公司比例是很少的,一個縣市就一家,如果出了問題根本解決不了,而且它本身的體制和機制也有很大的缺陷性”。
周曉光建議,遏制民間非法集資的蔓延,國家宏觀調控應更為科學和到位,以減少對中小企業的不利影響。此外,政府應提供更多風險可控的投資機會和出路,“比如政府的一些工程,給老百姓參與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可緩解民間非法集資的問題”。
“當然,立法尤為重要。”據悉,對于非法集資的立法問題,周曉光已連續3年遞交法案。“在非法集資案出現的過程中,可能政府和百姓都有所耳聞,但卻無人管治,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像吳英案等一系列大案接二連三出現后,更說明監管存在一定的漏洞。”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表示,盡管國家把刺激消費作為重中之重,但對本可起到重要作用的民間投資扶持缺位,特別是在外向型經濟明顯的沿海地區,民間投資造成的低水平擴張和產能結構性過剩浪費了大量資源。趙林中希望,“地方政府要從戰略高度上推動民間投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