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tockstar.com 2009-10-21 9:42:37 金融時報
最近一些媒體披露,在網絡論壇、貼吧里發現,極具個人私密屬性的銀行卡頻頻被當成商品買賣。一張普通銀聯借記卡的收購價少則三五十元,高則上百元,開戶行不限,開通網銀的銀行卡身價還更高,這讓許多手持數張閑置銀行卡的市民免不了怦然心動。不少網友在收購銀行卡的帖子后面留言,留下聯系方式,表示手中有閑置的銀行卡可以出售。
隨著我國反洗錢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金融機構普遍建立了反洗錢防控網,有效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讓洗錢分子原形畢露,洗錢分子很難再通過批量開卡、代理業務開通洗錢通道,于是銀行卡在網上熱賣應運而生,但是由此引發的洗錢風險隱患不容忽視,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筆者認為,各有關部門應從幾個方面加強防范工作。
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民眾的風險防范意識。金融監管部門應通過媒體或其他途徑對民眾普及金融知識,特別是金融風險方面的知識,提高公民的金融文化素質,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斗聪村X法》規定了金融機構向民眾宣傳反洗錢相關知識的法定義務,所以,金融機構應在辦理銀行卡業務時,要提醒或警示客戶不得以銀行卡謀利為他人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渠道,告知客戶為他人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渠道對社會和客戶本身所產生的危害,并在《服務協議》中明確雙方的法律責任,從思想源頭上堵住買賣銀行卡的行為。
打擊買賣銀行卡行為,搗毀銀行卡交易平臺。執法部門應根據媒體反映或其他渠道的舉報,打擊買賣銀行卡行為,搗毀銀行卡交易平臺,凈化金融環境。把違法犯罪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是在違法犯罪活動對社會和民眾影響很深的時候才采取行動,改變充當“滅火隊員”角色的被動局面。
加大對銀行卡客戶存取款交易監控力度,及時發現可疑交易。金融機構要在做好銀行卡客戶身份識別同時,加大對銀行卡客戶存取款交易監控力度,按旬或月的時間頻度分析和回顧銀行卡客戶的存取款交易行為,與同質同類客戶的交易行為進行比較,尤其要注重分析交易金額、頻度與客戶職業身份特征的邏輯配比關系,及時發現和上報可疑交易。
限制個人持卡數量,將客戶辦理銀行卡信息納入征信系統,避免金融機構泛濫發卡。網絡上出現買賣銀行卡現象,與銀行間銀行卡業務不理智競爭,泛濫發卡有很大關系?,F在一個人擁有多張銀行卡是不爭的事實,這給倒賣銀行卡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貨源”。在銀行卡已經實現銀行間通存通兌且同質化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可以嘗試施行限制個人辦理多張銀行卡的法規,并將個人辦理銀行卡情況納入征信系統,銀行機構借助此系統掌握個人開卡的情況。如客戶要辦理超過法定數量的銀行卡必須先銷舊卡后辦新卡,控制客戶辦理的銀行卡超過法定數量,從源頭上避免金融機構泛濫發卡導致一人多卡現象的發生。
筆者建議,應適當修改反洗錢相關法律規定,將以謀利方式為洗錢分子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渠道,特別是通過買賣銀行卡提供便利洗錢渠道的行為視為洗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