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01:30 來源:證券時報
本周大盤連續重挫,3200點失守,3100點岌岌可危。這時投資者才猛醒,跨年度行情已經無望,紛紛尋找年底下跌的原因。有的說是因為擴容壓力;有的說是房地產政策導向轉變。筆者認為都不是,根本在于資金外流。
11月24日午后市場突然暴跌,25日反彈,26日再度上演午后暴跌,而且B股跌幅最大,亞太地區也全線重挫。27日主要媒體報道出來,迪拜發生債務危機。而美元指數恰恰在11月26日創出了14個月的新低后便開始逐步走強,近期上升加速。國家外匯管理局25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個人結售匯業務管理的通知》,對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實行針對性管理,并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了相關業務辦理要求,在更加便利正常的個人外匯收支活動的同時,切實防范異常資金通過個人渠道流出流入。
多個線索歸納起來,資金外流的動向十分明顯。去年10月份以來,涌入香港的熱錢高達6400億美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大舉拋售港幣以對沖美元資金維持聯系匯率制度。而近期港幣兌美元出現大幅貶值。熱錢撤退的跡象十分明顯。迪拜債務危機所引發的對新興市場風險的警覺,以及內地對外匯資金強化監管,造成熱錢大舉退潮。與此同時,美國股市在12月14日還創出一年多以來的最高收盤點位,進一步驗證了熱錢回流效應。
說起市場寄予厚望的風格轉換,筆者認為根本就沒有什么風格轉換。個別交易日拉大盤股,給股指造假,使廣大投資者有了不該有的希望,有了不該有的建倉沖動。明明是掩護出貨的行為,卻被誤導為風格轉換,害人不淺。擁有龐大資金規模的機構投資者只能以大盤股作為主要的持有品種,不可能以小市值股票作為主要建倉的對象。歷史數據顯示,即便在大盤調整的情況下,基金也持續將金融作為持股市值第一的標的。主流機構既沒有風格轉換的能力,也沒有動力。
跨年度行情破滅了。在3300點至3400點區間,2009年7月份、8月份形成雙頭,11月份和12月份再度形成雙頭,可見此點位被主流資金認為是價值高估的領域,根本沒有往上做的意圖。11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公告減持額度創新高,說明此點位產業資本也不認可。筆者之見,3300點做空,向下空間至少應該有20%。如果下到3000點就結束了,僅有10%的空間。這樣反手做多,僅夠資金成本,主流資金沒有必要如此操作。按20%的下跌空間計算,下跌目標位應該在2700點附近。這也是2009年下半年在9月1日和9月30日形成的雙底,具備一定的支撐。等資金陸續流出跌出了空間,屆時再入市不遲。目前從時間上看,跨年度行情已成泡影。目前不要盲目搶反彈、做刀口舔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