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12日 04:42:48
在德銀1月11日舉行的 “中國概念”投資者論壇上,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預測,中國央行先于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并不會導致熱錢大幅流入。。
馬駿預測,12月份的通脹估計會達到2.1%,比原先的市場預期要高得多。通脹成為投資者最應關注的宏觀風險。“中期來講,貨幣是一個最大的風險來源,歷史上中國的M2的增長速度高于名義GDP增速5個百分點就可以拉動經濟的增長。”而現在M2增長速度高于名義GDP增長速度20個百分點,這相當于現行經濟體系存在相當于GDP20%的剩余的流動性。
“通脹預期在加劇,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通脹壓力。”馬駿指出,近來M1減M2已經明顯上升,達到5個百分點,表明存款活期化的趨勢很明顯。“存款活期化6個月后就會出現流通數字上升,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按照馬駿的預測,12月份2.1%的CPI通脹率已經足以引起央行的警惕。“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保持實際利率為正。”按照現在2.25%的基準利率,實際利率變負已經不再遙遠。“從歷史上看,中國央行加息的前瞻性在提高。10年前,等到了實際利率非常負的水平才開始加息,1993年超過5個點以后才開始加息,但2006年CPI還沒有達到基準利率就開始加息了。”
馬駿認為,中國央行先于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并不會導致熱錢大幅流入。因為國際熱錢投資中國,并非看好利息收益,而是更看重股市和樓市的吸引力。
馬駿指出,今年上半年會產生通脹加速,而下半年通脹會減速,兩個階段都蘊藏著盈利空間。
“在通脹加速的過程當中,保險、消費者和農業板塊會獲利。”馬駿認為。他指出,消費品制造業的利潤率和通脹之間有正的相關性。CPI每上升一個百分點,消費品制造業和零售業的盈利會平均上升4個百分點,遠遠高于一般分析的1.5個百分點。
馬駿預測,今年三四季度會產生相應的通脹減速。而上半年通脹加速中受負面影響的行業就是通脹減速時的受益者。煉油和電力是最典型的例子。
馬駿表示,總體來說,今年市場的基本面有15%上行空間,但要小心通脹、房地產價格上升和由此帶來的政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