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09:22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當前中國資產沒有明顯泡沫化,但政府應該采取相關措施防止資產泡沫的形成;人民幣漸進升值,將有利于改善貿易順差過大以及調整經濟結構;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推行擴大內需政策,內需主導型股票值得看好;中國“退市”時機選擇將視美國情況而定,可能考慮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再考慮加息。
2009年中國出色地完成了以政府投資刺激經濟的任務,但是經濟V型反轉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如資產價格趨勢堪憂、信貸資金效率屢受質疑、政府隱形債務加大等等。全球十大海外機構知名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在四萬億投資和信貸大增長的背景下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中國經濟仍然會是世界經濟的一面旗幟,中國經濟復蘇和發展的腳步不會止步。同時,美國刺激政策的退出時間將會影響各國的政策取向,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加息不會早于二季度。
資產泡沫尚屬可控
受訪的經濟學家幾乎一致認為,中國目前無論從股市水平還是房市價格來看,與高點尚有距離,故難言已形成泡沫。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深度剖析認為,從估值來講,今年A股平均PE為23倍左右,比歷史的26倍平均值還低一點。房地產市場方面大城市都是14倍的人均收入才能買一套房子,但考慮到收入的增速,全國來講10倍的房價收入比還是可以接受的。
瑞銀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浦永灝和美銀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同樣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在一線城市以及周邊地區有泡沫跡象,但是部分二線以及全部三線城市則沒有泡沫。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資產泡沫是相對概念,需要考慮居民的相對購買力。
美銀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在具體的干預措施上,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政策可能再有調整,比如營業稅以及二套房貸的進一步升化。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和匯豐銀行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也認為,政府應該采取相關措施防止資產泡沫的形成,而不應該用貨幣政策打壓資產泡沫,這樣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預期明年通脹率2%—3%
受訪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明年的通脹率將達到2%到3%。馬駿解釋道,表現上來看,通脹預期正在流入房市和股市,M1—M2最近幾個月變正值,并且還在上升,說明存款在活期化,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脹預期繼續上升。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則認為,2009年寬松貨幣政策引發了人們對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但是通貨膨脹預期并不等同于通貨膨脹的現實。
沈明高表示,明年是否會有通脹,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信貸政策、貨幣供應量以及一季度開局的情況。他說,如果一季度沖得太高,就對通脹形成了壓力,相反如果投資者相對謹慎,壓力就不會那么大。
陸挺說,通脹現在預計為3%左右,1%是來自公用事業的價格上升。他說,中國很多地方在調整公共事業的價格,這是政府看到了目前通脹壓力不大,看到之前被扭曲的價格現在出現了調節的空隙,客觀上卻提升了中國通脹預期。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通脹的不確定性正在于大宗商品價格難以預測嗎,各國央行都無法控制大宗商品價格,因為市場存在很多投機性成分,今后六個月自然災害還會影響到食品價格,這也是不可預測的,另外房價漲到什么程度也不可預測。“最大的不確定性是M1—M2引起的貨幣流通速度上升。”馬駿說。
雖然外圍經濟為中國通脹的影響程度存在不確定性,但是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影響程度不會太大。經濟學家們對于通脹的預期還包括:2011年通脹有放大的可能。孫明春的2010年CPI預期是2.5%,2011年預期為3.5%;瑞信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的這兩個數字分別是3.3%和4.9%。
人民幣或漸進升值
長期而言,人民幣應采取漸進的升值方式,這幾乎是所有受訪經濟學家的共識,他們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有利于改善貿易順差過大以及調整經濟結構。
孫明春和浦永灝皆指出,目前國內企業的競爭力的來源除了勞動力便宜,基礎設施好之外,還來自國內基本價格體系的扭曲,比如說能源價格,資源價格都比國外便宜,這等于是變相補貼外國。孫明春更是認為,如果要解決貿易順差問題,只有讓人民幣升值才能實現。
王慶則指出,短期看,人民幣不會升值,這是因為中國經濟仍然面臨通貨緊縮,出口仍然疲弱。梁兆基補充道,若人民幣大幅升值,將導致歐洲對中國產品需求減少,加上全球產能過剩,從而將導致全球需求銳減。
部分經濟學家警示人民幣升值可能會造成熱錢加快流入。王慶和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都指出,人民幣漸進性的升值將會引起市場強烈的單邊升值預期,從而引發熱錢流入中國。陶冬進一步闡釋,這種升值預期所引發的熱錢擁入,會制造更大的流動性,而引發資產泡沫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