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18日 來源:四川政府門戶網
2010年1月14日下午2點半,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舉行2010年第1次新聞通氣會。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張瑞懷介紹了2009年四川省金融運行情況以及2010年有關金融工作情況。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在今天的新聞通氣會上,我向大家介紹一下2009年四川省金融運行情況,以及2010年有關金融工作情況。
一、2009年四川省金融運行情況
2009年初以來,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窗口指導作用,積極推動四川省金融機構在極其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認真貫徹落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總體要求,緊緊抓住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各項政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貸款總量實現超常增長,信貸結構明顯優化,大力支持了全省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省經濟的負面沖擊,對全省經濟先于全國止滑回升并實現平穩較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貸款總量超常增長,有效推動全省經濟復蘇向好
年初以來,在國家擴大內需、災后恢復重建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推動下,全省貸款實現超常增長。200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5979億元,比年初增加4561億元,同比多增2172億元,全年新增貸款額相當于2008年的1.91倍,創下歷史新高。按可比口徑計算,2009年末,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0%,增幅比2008年大幅加快14.8個百分點,預計高于全國同期7個百分點左右,實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快速增長。在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大力支持了全省投資和消費需求,有效推動了全省經濟復蘇向好。全省經濟從2月份開始止滑回升,比全國早兩個月觸底后反彈,并呈逐季回升態勢,前三季度GDP達到13.5%,持續向好發展勢頭明顯。
(二)信貸結構明顯優化,薄弱環節信貸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與政府主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相適應,基礎設施和工業園區建設等領域貸款占比上升。2009年全省交通、能源、水利、電力、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領域新增本外幣貸款占比達到44.6%,比2008年提高5.9個百分點。二是中長期貸款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較好地滿足了固定資產投資需求。2009年,全省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中長期貸款3441億元,同比多增1996億元,占新增各項貸款的75.4%,占比較2008年提高15個百分點。2009年末,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2.7%,比2008年同期大幅加快25.0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最高增速水平。在中長期貸款支撐下,2009年前11個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達到64.9%,比2008年同期提高35.2個百分點。三是積極響應國家擴大消費需求政策,個人消費貸款顯著增加。在房地產稅費減免、汽車下鄉、家電下鄉等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作用下,2009年全省個人消費貸款新增815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19.3%,比2008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四是中小企業、就業、“三農”等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全省新增人民幣中小企業貸款1685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新增額的56.5%;累計發放人民幣小額擔保貸款6.82億元,是2008年同期的7.5倍,其中創業人員擔保貸款累計發放2.91億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擔保貸款累計發放3.91億元;2009年1-9月,新增本外幣涉農貸款1089億元,占同期全部新增貸款的27.4%。
(三)積極推動災區特殊金融政策貫徹落實,大力支持災后恢復重建
為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國務院和“一行三會”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災區的特殊金融政策。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結合實際,積極推動地震災區特殊金融政策的貫徹落實。一是認真落實災區金融優惠政策。指導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川分支機構加大系統內調劑力度,將信貸資源向受災地區傾斜,并在貨幣信貸政策上積極支持災區金融機構恢復和增強信貸能力。二是積極支持災區城鄉居民住房重建。到2009年末,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農房重建貸款143億元,支持了60.52萬戶農村居民重建住房;發放城鎮居民住房貸款129億元(不含商品房開發貸款),涉及8.45萬戶城鎮居民住房重建。三是創新災區融資機制。地震以來,全省已有12家企業發行了短期融資券,2009年取得短期融資券注冊額度110億元,已發行87億元,兩家企業取得中期票據注冊額度50億元,已發行20億元。德陽市商業銀行、綿陽市商業銀行分別獲準發行1.5億元、1.1億元次級債。總體來看,截至2009年末,全省累計發放災后恢復重建貸款3070億元,有力支持了地震災區社會經濟生活盡快恢復。
(四)各項存款平穩較快增長,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
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引導下,各項存款平穩較快增長,社會流動性整體寬裕。200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5128億元,比年初增加6323億元,同比多增1613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9年末,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同比增長33.7%,比2008年略微加快0.3個百分點,預計高于全國同期9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存款加速增長,2009年末,企業存款余額8162億元,同比增長54.4%,比2008年同期大幅加快26.7個百分點;儲蓄存款在股票市場比較活躍和房地產市場大幅走高的情況下出現明顯分流,2009年末,儲蓄存款余額11636億元,同比增長19.9%,比2008年同期下降9.3個百分點。從結構變動來看,微觀主體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進一步反映在當前社會流動性寬裕背景下,經濟活躍程度明顯提高。2009年,企業新增本外幣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達到76.3%,占比較2008年同期大幅提高18.8個百分點;居民新增本外幣儲蓄存款中活期儲蓄占比達到57.2%,占比較2008年同期提高28.9個百分點。
二、2010年四川貨幣信貸工作有關安排
2010年,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將全面準確地向金融機構和有關方面傳達繼續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內容,使其準確領會把握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精神實質。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和各地發展實際,配合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合理安排全年信貸投放的總量、投向和節奏,努力實現信貸適度增長,均衡投放;引導金融機構按照“有保有控”原則,著力調整優化信貸結構,突出對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按照“綠色信貸”原則,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項目的金融支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支持發展低碳經濟;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三農”、中小企業、就業、助學等經濟社會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為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全省“兩個加快”做出新的貢獻。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的關鍵一年。1月12日,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召開了四川省銀行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要求各金融機構結合四川實際,認真執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把握好信貸投放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努力把鞏固經濟回升與調整結構、防范風險更好地結合起來,在保持信貸總量均衡適度增長的同時,著力優化貸款結構,切實改善金融服務,做好相關金融工作。
(一)繼續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信貸總量適度均衡增長,調整優化信貸結構
要求銀行機構根據四川災后恢復重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總體需要,合理安排信貸計劃,保持信貸總量平穩適度增長。根據實體經濟需要合理安排全年信貸投放節奏,避免信貸大起大落影響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與此同時,積極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宏觀調控要求,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著力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大力支持災后恢復重建、西部大開發及經濟薄弱環節的加強和民生改善。
在災后恢復重建方面,要求有關銀行機構準確把握災后恢復重建形勢,繼續執行好國務院和“一行三會”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災區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在支持擴大內需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方面,對符合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新的十年西部大開發重點規劃,對全省經濟具有重大支撐性和導向性的重大項目,要求銀行機構積極予以支持。完善消費信貸金融產品和服務流程,加大對消費領域的信貸支持。改進經濟薄弱環節和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方面,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強對農田水利、農村公路、農村電網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加大對特色農業項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大力推動林權質押貸款和林業金融創新。
(二)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要求四川各銀行機構按照金融改革的總體部署要求,繼續穩步推進改革,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形成有利于金融穩定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的體制機制。通過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圍繞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三)加強信貸風險管理,著力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要求四川各銀行機構進一步健全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促進業務經營和風險管理的均衡同步發展。加強對現有風險點的跟蹤、評估,明確風險管理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強貸款用途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貸款標準和貸款條件,以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制度。對不符合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未按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尤其是國家明令限期淘汰的產能落后、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項目,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
(四)認真落實反洗錢、外匯管理、賬戶管理及中央銀行有關金融服務工作要求
在反洗錢方面,要求銀行機構一是逐步確立和執行風險為本的反洗錢制度。緊跟監管政策走向,樹立“風險為本”的反洗錢理念,積極開展風險識別和評估,不斷完善客戶身份識別和大額可疑交易報告等操作規程,逐步探索建立基于風險防范的反洗錢制度體系,提高主動識別、預防或降低風險的管理能力。二是切實做好客戶身份識別工作。積極按照反洗錢法律法規要求做好客戶身份認證工作,全面收集客戶身份基本信息,認真開展客戶風險等級劃分,加強對高風險客戶經營背景、交易性質、資金來源等情況的盡職調查。三是切實提高可疑交易報告質量。強化自主分析能力,加強對可疑交易的人工分析和甄別工作。
在外匯管理方面,要求各外匯指定銀行準確把握政策意圖,正確處理拓展業務與嚴格執行外匯管理政策的關系,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外匯業務,切實履行好代位監管職責。利用網點眾多、貼近涉外經濟主體的優勢,積極配合做好貿易投資便利化有關新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
在支付系統和征信體系建設方面,要求銀行機構積極參與和主動配合做好相關工作。進一步擴大現代化支付系統覆蓋面和利用率,提高網點通匯率,擴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網絡在農村地區的覆蓋,使現代化支付服務成果惠及廣大農村。建立征信及相關金融知識宣傳長效機制,積極參與中小企業、農村和社區信用體系建設,并依托征信系統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和民生領域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