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3日 08:56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哲學上說,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熱錢也不例外。在經濟不景氣、投資者信心不足的情況下,熱錢并非“洪水猛獸”,其一定程度地進場會對相關市場起到提振作用,并可能提升消費者的信心
熱錢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的詞匯。對于中國各類市場上的部分投資者及投機者來說,熱錢的進入或將是一種機遇,并可能改變其對市場短期走向的預期。但另一方面,對于央行、外管局、商務部、銀監會等諸多監管部門來說,他們都得打起十二分的警惕,密切關注熱錢動向,以免熱錢對我國實體經濟造成危害。而從大環境上說,我國現行匯率制度和美元持續貶值的外部大金融環境,造就了熱錢進出的套利機會。
“如果從資金上講,熱錢給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帶來的危害是最主要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如果熱錢進入過快,會給我國造成錯覺,比如相關產品上的價格錯覺、市場信號的錯覺,金融市場也將被錯誤地誤導,進而在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上形成嚴重的泡沫。而一旦這些熱錢快速且大規模撤離相關市場,尤其是市場繁榮或者是泡沫最大的時候離場,甚至會造成實體經濟的坍塌。”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始于泰國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前車之鑒。這些都是大規模熱錢獲利后外逃,引發金融市場嚴重恐慌,最終導致這些國家原本脆弱的金融體系崩潰的典型案例。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則說:“熱錢有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到國家宏觀政策的有效性。游資大量流動,推動資產價格大幅走高,但同時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對于一些實體經濟尚未完全恢復的國家來說,熱錢尤其會造成巨大危害。”
此外,熱錢對正常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甚至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負面影響同樣存在。同時,在我國出口仍相對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熱錢的流入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這顯然不利于我國出口貿易情況的改善和恢復。
不過,哲學上說,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熱錢也不例外。
在經濟不景氣、投資者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國際上熱錢就并非“洪水猛獸”,其一定程度的進場會對相關市場起到提振作用,并可能提升消費者的信心。還有專家指出,從國際上說,熱錢對中國的追捧對正面樹立中國的國家形象有一定積極的影響。
孫立堅認為,如果有政策引導和制度約束,熱錢有可能將短期投資策略改為長期投資策略,“讓熱錢看到中國經濟長期有潛力的發展,并將熱錢轉化為風投、私募等形式,這樣,對于扶持我國行業發展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都有推動作用。其實,最關鍵的點在于,中國經濟要有實實在在的增長點,不能過分虛擬化,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引導熱錢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奚君羊認為,“從單個國家流進流出的情況看,在資金相對短缺時,熱錢涌入將彌補供應不足問題。收益高的一些領域往往缺乏資金,在熱錢進入后,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資金供求平衡問題。但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必須要及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