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0日 14:42 來源:鳳凰網財經
今天上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就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接受了中外媒體的集體采訪。CCTV證券資訊頻道財經評論員蘇培科認為,其中最主要問題就是人民幣匯率、熱錢防范、外匯儲備管理。對于這三個方面,國內外的媒體和普通的老百姓都非常關注。
我們來看一下易綱對這三個問題的解釋:
第一,人民幣匯率問題。易綱再次重申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定。一直以來,人民幣匯率取決于市場供需,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實施有管理的浮動。而且,溫家寶總理在回應人民幣匯率“操縱說”時,表示人民幣匯率要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這“三性”原則。
第二,熱錢防范問題。熱錢涌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專家看法不一。綜合市場中各方看法,易綱指出,目前很多的熱錢是披著合法外衣的套利資本。它的流入流出看似合法合規,但是這些資金很有可能改變原本的使用途徑。我們知道,中國的資本項下是管制的,但是市場中卻充斥著大量的熱錢。這些錢多是以貿易項下和直接投資等方式流入中國。目前社會上最流行的一種計算熱錢的方法就是所謂“殘值法”,即熱錢規模=外匯儲備增加額-FDI-貿易順差。易綱指出,用殘值法計算出來的熱錢規模漏掉了很多項。顯然,這只是一個最保守的數值。所以,殘值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第三,外匯儲備管理問題。易綱認為,我們應該按照市場化的行為進行操作,而不是政治上的意圖。美國財政部報告稱,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額在2009年下降了。有媒體就此問題向易綱提問,易綱表示他并不了解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方法,并認為中國買進和賣出美國國債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蘇培科對這三個問題有如下的看法和建議:
第一,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宜太高。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爬坡”階段,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們的出口更加艱難。另外,人民幣持續漸進式的升值反而會給熱錢一個強烈的預期,于是熱錢大量涌入。對于美國向人民幣施加的升值壓力,我們要看清,美國的逆差是人民幣不升值造成的嗎?不是。而且美國的逆差不是一個簡單的匯率問題,需要考慮到很多其他因素。其一,美國對其高端產品進行出口限制;其二,美國實施最低工資法規,使得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其勞動力成本不降反升,導致其產品在全球競爭中喪失優勢;其三,中美之間的貿易產品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
第二,外匯儲備工具不能輕易使用。目前還沒有替代美元債券的其他選擇,美國國債是唯一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把美國國債當做一種重要的工具來使用,不要輕易地進行操作。引用《潛伏》中的臺詞就是“平時不用,待戰時,見奇效”。
第三,管住熱錢需要多管齊下。首先,如果披著合法外衣的外資改變使用方向,那么我們有權沒收其違規所得。其次,對于外資參與的投資收益,實施高額的稅收。再次,對于中資機構的離岸業務要加強監管,防止外資借中國金融機構的離岸業務“暗度陳倉”。另外,外管局要重點關注一些地下錢莊的違規金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