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21日 來源:中國廉政網
剛剛閉幕的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一次重要會議。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科學地分析了當前的反腐倡廉形勢,明確提出了今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著重闡述了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基本要求,對于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定工作信心,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以反腐倡廉建設新成效,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開創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有力保證。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反對腐敗,一直是我們黨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我們黨的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對黨風廉政建設歷來高度重視,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深化對反腐倡廉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論和實踐內涵,強調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有力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近年來,吉林省各級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貫徹中央懲防體系《工作規劃》并制定了《實施辦法》,在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推進領導干部作風轉變、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和黨內監督、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深化源頭治腐的改革和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還大量存在,反腐倡廉建設仍然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切實以改革創新精神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引向深入。
一、切實通過強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線
反腐倡廉建設,教育是基礎。這些年我們查處的腐敗案件表明,一些黨員干部走上貪污腐化的道路,往往是從思想蛻化變質開始的。要拒腐防變,就必須從黨員干部自身抓起,從主觀世界改造抓起,把思想教育牢牢抓在手上,做到未雨綢繆。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政績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打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切實加強道德修養教育,督促領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決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文化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切實加強黨風黨紀和法律法規教育,真正做到不凌駕組織決策,不超越法紀辦事,不違反規定用權。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既要堅持正面宣傳,典型引路,也要認真剖析反面典型,深入開展警示教育,促使各級領導干部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善于創新教育載體和手段,在繼承和發揚好經驗、好做法的同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大教育覆蓋面,提高感染力。大力弘揚廉潔文化,推動廉潔教育進入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提高全體公民的廉潔意識。總之,就是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提高廣大黨員干部抵御各種風險和誘惑的能力,始終清楚什么人可以交、什么人不可以交,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真正做到不因金錢而駐足,不因美色而沉淪,不因名利而浮躁。
二、切實通過有效監督規范權力運行
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不受監督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如何用好權力,防止權力濫用,杜絕權錢交易,最根本、最有效的一條就是建立和完善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強化監督既是對干部的嚴格要求,也是對干部的關心愛護,是真正對干部負責任的表現。必須通過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強化監督措施、規范監督行為,切實防止個別黨員干部把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崗位化,防止把崗位形成的權力個人化,防止把個人掌握的權力商品化。嚴格執行黨內監督各項制度,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和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質詢、問責、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努力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進一步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財政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健全巡視工作領導體制,選好配強巡視干部,完善巡視程序和方式,增強巡視效果,提高監督水平。積極推進各類辦事公開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都要向社會公開,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創造條件,確保監督的有效性。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專門機關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注重發揮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增強監督的合力和實效。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清醒認識監督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接受監督的自覺性,正確面對和主動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監督。
三、切實通過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
制度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加強制度建設,是源頭治腐的關鍵,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舉,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切實加強體制改革、制度建設。當前,要適應新形勢下反腐倡廉要求,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和細化相應的配套措施,切實抓好在操作層面的落實到位。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進一步完善推動制度落實的有效機制。要突出抓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腐敗問題的發生,選好人、用好人十分重要。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極端重要性,下大氣力抓好相關制度改革,切實把好選人用人關,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始終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干凈干事的干部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逐步建立健全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考核評價機制,著力提高考核評價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和干部選用責任追究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讓跑官要官的人沒有市場,對買官賣官的人堅決予以查處。要加快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堅持全面、統一、精干、效能的原則,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精簡和規范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減少行政層次,著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的問題。依法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權限和程序,凡是可以下放的權力都要下放,凡是可以簡化的手續都要簡化,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費都要取消,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立和完善政府績效管理體系,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執行力。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健全執法過錯、違紀違法責任追究等制度,保證公正司法。健全完善金融市場機制,加強金融監管和內控機制建設,有效防止和嚴厲懲處利用證券市場和資本運作等手段進行的腐敗活動。
四、切實通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組織保證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一項基礎性制度,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很好地堅持下去,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抓落實的實際效果。首先,要強化領導責任。責任制能否落實,關鍵在于黨政“一把手”。主要領導應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政治責任,真正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班子其他成員要真正落實“一崗雙責”,做到管人與管事相結合、管業務與管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實,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次,要加強檢查考核。不斷改進檢查考核方式方法,進一步突出考核重點,完善工作機制,真正形成通過檢查考核促進工作的有效辦法,切實增強檢查考核的實際效果。再次,要嚴肅責任追究。沒有責任追究,再完善的責任制也可能流于形式。責任追究必須切實體現從嚴要求,不僅要對落實責任制方面嚴重失職瀆職的領導干部追究責任,對責任追究工作不力的有關人員也要實施責任追究,通過嚴格的責任追究,督促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
五、切實通過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強化警示作用
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是懲治腐敗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嚴肅查辦了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取得了較好的震懾和警示效果,也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仍處于腐敗現象易發高發期,必須進一步鞏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果,繼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決遏制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勢頭,絕不讓任何腐敗分子逃脫黨紀國法的懲處。特別是應突出抓好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案件,商業賄賂案件和嚴重侵害群眾利益案件,群體性事件和重大責任事故背后的腐敗案件的查辦。查辦案件必須突出重點,堅持什么問題突出、什么問題影響惡劣、什么問題群眾反映強烈,就重點查辦什么案件。當前,工程建設、房地產、土地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金融、司法、民生等領域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有些案件涉案金額巨大,影響惡劣,群眾反映強烈,需要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進一步加大查辦力度,堅決懲治各種貪污腐化、權錢交易行為,堅決狠剎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營造健康清新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完善違紀違法案件發現機制,健全反腐倡廉網絡舉報和受理機制、網絡信息收集和處置機制,不斷拓寬發現腐敗的渠道。健全反腐敗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查辦大案要案組織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對于腐敗案件,一經發現必須堅決查處,決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