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谷 發布時間: 2009-05-24 09:58 來源:光明日報
5月13日,歐盟公布一項反壟斷裁決,對英特爾公司處以10.6億歐元的罰款,并要求英特爾公司立即停止違反競爭法的行為。這一判決創下了反壟斷歷史上的罰款數額新紀錄。
歐盟的判決激起了英特爾公司的強烈反應。5月14日,英特爾負責人表示,不服從歐盟的裁決,英特爾支持競爭,從未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目前微處理器市場是充分競爭的。
在歐美國家,歐盟對英特爾的處罰,被視為歐盟在反壟斷領域的又一個新的突破。此前,歐盟曾對微軟處以巨額罰款。一些國外媒體分析認為,歐盟判決有可能促使美國監管部門加大對英特爾的審查力度。美國計算機通信行業協會(CCIA)甚至表示,歡迎歐盟的判決,認為這有利于促進信息技術的競爭。
歐盟的判決通告中提到,英特爾需停止賄賂PC廠商。這種賄賂PC廠商的做法,如果放在中國,對信息產業的發展有什么影響?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由于英特爾向電腦制造商補助廣告支出,同時向購買英特爾產品不多的客戶威脅停止補助,其競爭對手份額一直較小(22%左右)。歐盟認為,英特爾向電腦制造商提供財務幫助以推銷自己的芯片產品,同時排斥其競爭對手AMD,這些行為觸犯了歐盟的反壟斷法規。英特爾補貼電腦制造商的做法,在業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關鍵是如何界定這種行為,是屬于企業聯盟中正常的商業模式,還是屬于賄賂。
姜奇平表示,在我國,如果因為不正當競爭,AMD像當年的網景公司那樣死掉,只剩下英特爾一家獨占中央處理器市場,對信息產業的發展無疑是極為不利的。
壟斷抑制了信息產業的創新。近年來,電腦廠商的創新能力普遍下降,電腦產品的功能、性能越來越趨同。這與目前信息產業領域這種少數廠商包辦核心技術、電腦廠商僅僅從事簡單的外圍技術開發的發展模式有很大關系。舉例來說,液晶顯示器在功能上并不能很好地替代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當工作在多種分辨率狀態下時,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效果遠遠不如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但沒有一家電腦廠商真正為用戶去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么微軟、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都先后栽倒在歐盟競爭法面前?歐盟的判決對規范大型企業的市場行為有何影響?姜奇平認為,歐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立場具有一貫性,這是微軟、英特爾等會先后受到重罰的重要原因。美國卻受政治影響,對反壟斷存在“有法不依”和波動的現象。反壟斷需要較長周期,因此微軟、英特爾在歐洲和美國反壟斷中的命運不同。罰款從絕對值上看很多,但與微軟、英特爾的獲利比,顯著輕微。這從罰款并沒改變壟斷的繼續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罰款只是起到警示作用。
中國法學會經濟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曉曄認為,大型企業要通過此案審視自己的行為,不得排除限制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她表示,消費者應從中學會通過反壟斷法保護自身的選擇權,消費者有了選擇,市場上才有競爭,才能提高消費者的社會福利。
今年4月,我國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計劃,在落實這一計劃中,應如何防止核心技術壟斷帶來的負面影響?姜奇平認為,歐盟反壟斷判決對信息化的啟示在于,如果不能掌握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信息化應用的門檻就降不下來,中國作為這些核心技術的需求方,理應合理運用反壟斷手段保護技術應用者和消費者的權益。對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妨礙競爭的壟斷行為,必須依法進行矯治。為了防止核心技術壟斷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一要堅持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反壟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第二要“以市場立標準”,利用市場廣大的優勢,盡早選擇有利標準,避免不合意的路徑鎖定,而不是到路徑鎖定后去被動解鎖;第三,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從中國實際出發,另辟蹊徑發展自己的適用技術,在開放源代碼技術、嵌入式技術、漢語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發揮自己的潛力;第四,在反壟斷方面,需要有足夠的國家意志,要取信于企業,不能葉公好龍。
壟斷的危害,在信息化領域顯得特別突出。微軟在操作系統居于壟斷地位,因此也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新產品的推出節奏,用戶的選擇權實際上被剝奪了,不管產品是好是壞,用戶只能被動地接受。比如,微軟推出的操作系統Vista,盡管很多用戶不喜歡這個產品,但它還是頑強地占據了大多數電腦的屏幕。直到2009年,微軟準備推出新版本的操作系統時,才公開承認Vista的缺陷。可以想見,如果微軟還沒有準備好新版本的操作系統,用戶還是只能“選擇”Vista,而沒有其他的選擇。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歐盟的處罰有助于改變英特爾的一家獨大的局面,對我國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選擇,有利于計算機產業是利好,也有利于我國半導體行業、“龍芯”及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